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古诗大全 >杜牧《遣怀》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遣怀》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释
⑴遣怀:排遣情怀。犹遣兴。
⑵落魄:困顿失意、放浪不羁的样子。作者早年在洪州、宣州、扬州等地做幕僚,一直不甚得意,故云“落魄”。一作“落托”。江南:一作“江湖”。载酒行:装运着酒漫游。意谓沉浸在酒宴之中。
⑶“楚腰”句:意思是说扬州歌女体态苗条。楚腰:指美人的细腰。史载楚灵王喜欢细腰,宫中女子就束腰,忍饥以求腰细,“楚腰”就成了细腰的代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汉书·马廖传》:“吴王好剑客,百胜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掌中轻:据说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体轻盈,能在掌上翩翩起舞。这是一种夸张的形容。《飞燕外传》:“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肠断:形容极度悲痛。一作“纤细”。
⑷扬州梦:作者曾随牛僧孺出镇扬州,尝出入倡楼,后分务洛阳,追思感旧,谓繁华如梦,故云。
⑸赢:一作“占”。青楼:唐以前的青楼指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这里指歌馆妓院。南朝梁刘邈《万山见采桑人》诗:“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薄幸:相当于说薄情。

译文
飘泊江湖生活潦倒,常常载酒而行。
放浪形骸沉溺美色,欣赏细腰轻盈。
十年扬州不堪回首,竟是一场春梦;
留连青楼,只落得个薄情郎的声名。

背景
  此诗当作于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为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而作。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年)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他在扬州期间,与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赏析
  这是作者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的诗歌。首句追叙扬州生活:寄人篱下。二句写放浪形骸,沉湎于酒色。以“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两个典故,形容扬州妓女之多之美和作者沉沦之深。三句写留连美色太久,十年冶游,于今方才省悟。四句写觉醒后的感伤,一生声名丧失殆尽,仅存青楼薄幸之名。自嘲自责,抑郁诙谐。
  《全唐诗话》说,吴武陵看了杜牧这首诗,即以他的《阿房宫赋》向崔郾推荐,杜牧于是登第。 

精彩推荐

大师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