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 > 中秋节 > 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作者:农历小编 来源自:农历网 时间:2024-09-12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等等,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节日,那么你们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吗?每个节日的来历都是不同的,而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的介绍,不要错过了。

【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唐代时中秋风俗在中国北方地区已流行,而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也是在唐代。北宋时期,中秋节正式被定为阴历八月十五。到了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发展至今,中秋节依然是我国人民心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要拜嫦娥吗?

中秋节有拜月的习俗,但一些地方也会拜嫦娥和太阴星君。

其实拜月即拜月神,根据道家传统,月神即为太阴星君,并不是嫦娥。

在最早的时候,嫦娥和太阴星君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形象,还有说法指嫦娥是月宫宫女的统称,即太阴星君身边的侍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开始把嫦娥的形象和太阴星君相结合,再加上嫦娥的传说故事太过于深入人心,才造成了人们以为拜月是拜嫦娥的现象。

太阴星君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等。崇拜太阴星君,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中国民间一些传说中,有时也把太阴星君与恒娥仙子合并为一个神,认为其是一位绝色美人,所以人人都欣赏她,也因为这个缘故,八月十五日的太阴星君诞辰祭,都在入夜以后,面对当空的皓月家家户外围院,排设香案点上一对红烛,供上四色鲜果,焚香膜拜,气氛十分虔诚,而又带有几分闲情逸致之感。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欢迎查阅!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吃月饼的注意事项

1、脾虚体热不宜吃月饼,糖尿病人慎吃含糖月饼。

2、不同口味月饼要先吃咸后吃甜,否则吃不出味道。

3、月饼宜少不宜多。月饼含油脂、蔗糖较多,过量食用易致胃满、腹胀,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血糖升高。

4、月饼不宜粥相配,月饼作、粥都就是迅速升高血糖的高升糖指数的食品,不仅对糖尿病人不适,对人的大脑细胞不利,还会降低脂肪代谢。

5、体热者不宜多吃月饼,体内偏热的人也不可多吃月饼,否则不易消化,还可能让内火上升,出现长痘痘、便秘、牙龈浮肿等症状。

6、月饼宜鲜不宜陈,月饼含脂肪较多,存放过久,容易发生变质。因此,月饼最好随买随吃。

7、吃月饼宜早不宜晚,吃月饼最好是在早上或中午,晚上应少吃或不吃,特别是老年人更应如此,否则,有可能成为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的某些因素。

精彩推荐

大师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