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正月里第二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民间有不少传统活动是为了庆祝元宵节,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传统民俗闹元宵活动?在不同的地方习俗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家对于节日的重视是一样的,在这种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都会吃一些比较特殊的东西,下面是传统民俗闹元宵吃什么,感兴趣就一起来看看吧!还有更多传统节日可以了解一下哦!
【传统民俗闹元宵】
正月十五当天人们会有很多的活动来代表节日气氛和元宵的特殊欢乐。太极拳、扭秧歌、广场舞、舞龙舞狮、踩高跷、敲锣打鼓等节目异彩纷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新颖别致的节目编排、崭新漂亮的服装搭配、光鲜亮丽的表演、生动活泼的形式征服民众。锣鼓喧天,一对“雄狮”在广场中间,一场以民俗展演为主的闹元宵活动拉开了序幕。舞龙、舞狮、秧歌、踩高跷、变脸、杂耍等民间传统绝活儿也相继出现,成为闹元宵的主要活动。
一、踩高跷
踩高跷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技艺性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元宵节,很多地方更是盛行这种踩高跷的民间活动。高跷一般都是木质的,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个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用绳索绑在腿上。表演者踩着高跷,不但可以行走自如,还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二、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者其他集会盛典,民间都会以舞狮子的形式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三、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明帝时期。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供佛”。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就又宫廷中流传到民间,每逢元宵节,无论士族还是平民,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大街小巷都会灯火辉煌。
四、耍龙灯
耍龙灯也叫“舞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崇拜,在古代,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也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他们都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浓浓的东方气象。
五、扭秧歌
在元宵节里,质朴的北方人喜欢用扭秧歌的形式来表示庆贺。秧歌的风格各地也不尽相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等。其中东北秧歌流传范围最广,艺术水平最高。
六、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来增加的一项活动。元宵节里张灯结彩,猜灯谜给喜庆的日子增添了不少雅趣。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以灯悬谜,所以叫“灯谜”。
七、划旱船
民间传说,划旱船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划旱船也叫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的动作,表演者一般都是姑娘,把假船套在身上,做着划船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
八、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贫穷、善良的姑娘,相传她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妾,因为主妇妒忌,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九、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还有一些信仰性的活动,就是“走百病”,也叫“散百病”、“烤百病”、“除百病”。参与者主要是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过桥,或走墙边,或走郊外,目的都是驱病除灾。
十、吃元宵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汤圆”、“汤团”。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惯,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因为这些名字与“团圆”发音相近,所以就去团圆之意,借十五月圆之夜,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传统民俗闹元宵吃什么】
元宵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北方的人们大部分都是吃元宵的,它的做法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将馅料做好,然后切成块沾上水,放在糯米粉中滚出来,元宵就做好了,如今元宵的馅料也越来越多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做自己喜欢吃的元宵。
汤圆
俗话说:南汤圆北元宵,在元宵节这一天,南方那边的人们都喜欢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汤圆的做法比元宵还要简单,跟包饺子的手法差不多是一样的,就是将糯米粉加水合成糯米面团,然后按压成小饼,在里面放上适量的馅料,揉搓成圆团即可,做好的汤圆可以煮着吃,可以炸着吃都是非常不错的。
生菜
一般在元宵节这天,广东那边的人们都喜欢偷摘生菜,据说这种食物代表吉祥,所以那边的人们为了讨一个好彩头都会在元宵节这天吃生菜。
元宵茶
在我国是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习惯,元宵茶就是在热汤面中放各种蔬菜和水果,和古时候的元宵粥很像,元宵茶的营养是非常丰富的,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像元宵汤圆似的那么油腻,是人们都比较喜欢吃的美食。
饺子
在我国北方地区有些地方也有吃饺子的习惯,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一种吉祥美食,无论是过节还是过年,或者是举办喜庆的节日,不少地方的偶有吃饺子的习惯,所以在元宵节这一天,饺子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美食。
面条
我国江北地区,在民间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谚语,所以当地人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那碗都会吃上一碗面条,有祈求吉利之意,落灯面吃面条象征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油茶
民间曾有“正月十五,打茶捏扁食,姑娘嫁个好女婿”说法,这里的“茶”指的油茶,“扁食”所指饺子。元宵佳节,很多家庭都会打上一碗油茶,家中若是有未出阁之女,喝上一碗油茶便是讨一个好彩头,希望日后能够觅得如意郎君,若是家中女儿已经出嫁,通常也会准备一碗油茶,算是实现“目标”之后的还愿仪式,又或是对日后夫妻美好生活的期盼。
油茶不是日常生活冲泡的茶水,而是提前炒制好的“面茶”,做法简单,经过炒制之后熬煮片刻,不久一会,一碗咸香浓郁、滑润如酥的油茶就做好了,炒好的油茶能够存放很久,随吃随煮,很是方便。
枣馍
河南、山东等地素有正月十五蒸枣花馍的传统,目的祭祀各路神仙,保佑阖家安康,并且正月十五蒸馍很是讲究,不能蒸“空”馒头,要么表面带有装饰,要么内里带馅,同时形状要有枣花、老鼠、麦堆等,这样代表新年丰盛吉祥,样样都好,同时寓意新的一年工作学习蒸蒸日上,日子过得幸福如花。
年糕北方地区,很多家庭有着元宵节吃年糕的传统,与“秀气”的南方糯米年糕有所不同,北方制作的年糕较为“粗犷”,通常是用粟米和红枣制作而成,口感有些略微粗糙,但是越嚼越香,浓郁馥香的粟米融合甜蜜腻人的红枣,二者相互交融,味道很是诱人。
同时,“糕”与“高”谐音,饱含吉祥之意,寓意年年高升,元宵佳节,吃上几个年糕,表达对于新的一年美好期盼之情。
油锤
油锤儿,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记载,“汴中节食,上元油”,可见,这油锤是当时上元节的节令美食。油锤是糯米粉做的,油炸制品,吃起来口感软糯糯的,不粘牙,咬一口外酥内软,馅料是甜的。
面灯
面灯,又叫棉盏,棉花灯,是一种流传于北方的面食。面灯是用面粉做成的各式各样的灯盏,在淮北地区,要在面灯上捏出12个褶子,对应一年中的12个月份,然后放锅里蒸熟,掀锅以后看蒸气水来推断月份的旱涝来预测年景,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富足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