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 生肖总汇 > 辰龙腾云
辰龙腾云
作者:农历小编 来源自:农历网 时间:2022-10-20

  对于中国人来说,龙是中国最大的神物,当然也是最大的吉祥物,龙年向来是十二生肖年中最受重视的年份。

  华夏图腾

  逢年过节及各种盛大庆典,中国人都会舞龙庆贺,并把这种习惯带往世界各地。凡华人聚集之处,必有彩龙飞舞,这是华人司空见惯而又百看不厌的场面。每当巨龙腾跃之时,欢乐的场面就会高潮迭起。澳门的舞龙别有一番风味,舞者舞步踉跄,故曰“醉龙”,观者也如饮佳酿。华人对龙的感情非比寻常,是因为华人一向以“龙的传人”自居,即使在失去了神学意义的今天,龙仍被华人视为本民族的精神象征,可以说,龙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图腾。

  图腾一词来自印第安人的土语Totem,原意是“他的亲族”。图腾本是原始先民认为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一般用做本氏族的标志。而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原始先民何以将现实中并没有的龙奉为图腾,这一直是无数学者未能完全破解的千古之谜。

  不少人认为,龙起源于蛇,因为上古传说中人类的祖先伏羲、女娲、黄帝等都是人面蛇身。50多年前闻一多先生的假说影响最大,他推断中国的氏族公社时期,以蛇为图腾的氏族先后兼并了许多别的氏族,兼并的同时又吸收了其他氏族图腾的某些部分,于是“以大蛇为主体,兼有马的头、鬣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混合而成的龙图腾出现了。”

  但近年来,他的推论也受到挑战。有人指出,原始社会氏族间的斗争是残酷的,胜利者不会宽容到吸取别人的图腾来丰富自己的氏族标志。于是在上一个龙年(1988年)前后,学术界开始了新的一轮争鸣。有人认为龙的原型是鳄鱼,有人认为龙是先民对雷电的联想,还有人认为龙起源于野猪,认为龙与马、鱼、蚕、台风、云等动物或自然现象有瓜葛者也都大有人在。各家之说似乎皆有文献或考古发现可据,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龙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但有一点是无争议的:古人的艺术想象力是惊人的。不论是从大型动物,还是从自然现象中提炼具象出如此华美刚健的龙,都是现代人所无法做到的。

  通常认为龙形成熟于2200多年前的汉代,其特征如宋人罗愿所总结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但1988年考古学者在河南濮阳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中华第一龙”——6000多年前的蚌塑龙已具备了后世龙的主要特征,人们再一次感到震惊。现代人对龙的崇拜与其说是对祖先的崇拜,不如说是对祖先美学成就的崇拜。

  民族象征

  许慎《说文解字》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从一开始就被人们赋予多种神格,既是雨神,又是雷神,既是云神,又是风神。为太阳拉车的是六条巨龙,是日神的骖乘。北方的烛龙是光明之神,南方的应龙曾协助远古的大禹治水,屈原在《天问》中发问:“应龙何画,河海何历?”王逸注:“或曰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当决者,因而治之也。”东海的夔龙司职音乐,青龙是方位神,与天文有关。相传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它们的形象出现在碑碣下、房顶上、乐器和兵器及门环上、涉及音乐、体育、法律、建筑、宗教等诸领域。可见龙是多功能神祗,除了不管婚姻、爱情,几乎处处有灵。人们祈求风调雨顺,扎应龙之状以通神。舞龙的初衷就是祈雨和祈求丰收。古时吴越(长江中下游)渔民断发文身,就是为了让龙神视为己类不加伤害,赛龙舟正是为了娱神以求保佑。最初并非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龙挟风云雷电巡行于天,卷惊涛骇浪翻腾于海,神通广大,变幻莫测。所以古人常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描述,优秀的画家作画时也常常将龙掩于云霞之中,不以全貌示人而增其神秘感。《历代名画记》说南朝梁武帝建佛寺,张僧繇在墙上画龙而不点睛,别人问他为何,他说一点睛龙就活了。别人不信,非要他点,结果点睛之后,阴云密布,雷声大作,所画之龙破壁冲天而去。给后人留下一个“画龙点睛”的典故。

  公元前501年,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孔子向另一位巨人老子第三次问礼。老子介绍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对奴隶制度的批判,孔子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震动,整整3天神情恍惚。他对弟子感叹,老子简直像龙一样,合起来成为一体,散开来满天云霞,神秘莫测。老子姓李,于是天下李姓便留下“犹龙世家”的美称。

  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所以古人常用龙来形容杰出的人或事物。《三国志》写诸葛亮“龙骧虎视”,是赞扬他有雄才大略;《世说新语》谓嵇康“龙章凤姿”,是赞美他相貌出众。“龙吟虎啸”形容人声音宏亮;“龙行虎步”形容人步履矫健;“龙飞凤舞”、“龙筋凤髓”常用来形容书法之精妙。“龙争虎斗”则用来形容战争或体育比赛的激烈。

  龙有如此多的可贵品格,历代统治者就想借龙威壮自己的声势。 《山海经》说伏羲氏“龙身而人首”;《史记•五帝本纪》说炎帝神农氏“母曰任姒,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说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于是秦始皇被称“祖龙”,汉高祖刘邦则更进一步编造自己是龙子的神话。后世皇帝竞相仿效,都把自己说成是“真龙天子”,以此确立政权的合法性并威慑别人。

  明清两代的皇帝更企图将龙据为己有,不准百姓使用龙的图案,自己的衣服上却绣满大大小小的龙,最多的竟达190多条。皇宫之中布满龙雕龙画。故宫简直就是一座“龙窟”。故宫建筑群到底有多少龙,恐怕没有人能说出准确数字。各殿堂基座和桥两侧都有石栏,栏柱上大都雕有盘龙。天安门金水桥两边就有28根雕龙望柱,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基座周围有雕龙望柱1458根,泄水石雕龙头1142个。最引人注目的是保和殿后的云龙大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250吨的汉白玉石上雕着14条大龙。原是皇家园林的北海中有一道九龙壁,所谓九龙指前后各9条大龙,实际上大少龙共有635条!

  皇帝们借助龙威到了病态的地步,明代画家戴进画了一幅《水母骑龙图》便丢了性命,谁敢擅用龙的纹饰必遭灭族之祸。但老百姓是不买账的,照样用龙来命名山川城池,照样将“龙”字嵌入自己孩子的大名之中。在中国的大地上,地图上可查出带“龙”字的地名多达499个(不算小地名)。仅北京以龙命名的古迹、名胜、文物就数不胜数。至于名字中嵌有“龙”字的中国人就更数不清了,这还不算占人口7%的“犹龙世家”的李姓中国人。

  中国是龙的国度,龙从来不专为皇室所用,而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年遐想

  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它的话题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素材。中国文学中写龙咏龙的诗、词、文、赋多如恒河之沙,各民族有关龙的民间传说也多如繁星。戏曲中与龙有联系的剧目举不胜举,中日艺术家还曾合作演出过《龙王》。书法、雕塑、绘画中有许多龙的传世之作,尤令人惊讶的是,东方国家龙的造型都很近似,看来受中国画影响很大。不像西方的龙那么丑恶、凶狠,总是恶势力的代表。

  东方的龙和善、高贵、威武、华美,能上天,能下地,能潜入深渊,变化无穷,在大起大落之中仍能保持一种从容。这种从容在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更显得难能可贵,不管风高浪急,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半个世纪来,外国人常以巨龙来比喻中国,一方面说明东方龙的形象已被西方所认识,所接受;一方面说明世界对中国等东方国家的一种期待,一种美好的祝愿。

精彩推荐

大师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