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端午节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屈原、赛龙舟和粽子,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是什么吗?有人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的人说端午节和伍子胥有关,但无论那一种说法,都能让我们更了解端午这一节日,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端午节节日风俗有哪些的介绍,不要错过了。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一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端午节的由来二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屈原的故事
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被分为许多个诸侯国,其中较为强大的七个被称作“战国七雄”,它们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著名的政治家、大诗人屈原就是楚国人。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年少时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格刚正不阿,而且志向远大。他曾大力实行改革,制定并推行各种富国强兵的法令,还建议楚王联合齐国一同抵御秦国,因此深受 楚国百姓的爱戴。
后来,由于遭到谗言陷害,屈原被免去官职,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但他一直心系自己的国家和百姓,写下了很多忧国忧民的诗歌,例如著名的《离骚》。
公元前278年,秦国的大将白起攻破楚国的国都郢都。屈原听说这一消息后悲痛欲绝,投入了波涛滚滚的汨罗江。据说,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后,纷纷划着船赶来捞救,又将米饭团、鸡蛋扔进江中给鱼虾吃,防止它们啃食屈原的身体。
屈原投江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它最初是中国百姓祭祀龙神的节日,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用粽子祭拜神灵、用草药煮汤沐浴以祛病防疫,并举行赛龙舟等活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便将这些习俗与屈原投江联系起来,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节日风俗有哪些】
一、包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由粽叶、糯米、豆子、肉等食材包制而成。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和制作方法也各具特色,如南方的咸肉粽、蛋黄粽,北方的甜粽子等。包粽子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手工活动,通过亲子互动,让家人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据传屈原死后,百姓闻讯纷纷前来吊唁,划船追逐屈原的身体。后来演变为在五月初五划龙舟,在船上装饰各种色彩缤纷的纸龙,沿途唱歌跳舞,比赛谁划得快。
三、喝雄黄酒
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传统饮品,由雄黄、白酒等调制而成。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人们在端午节这天饮用雄黄酒,寓意身体健康、驱邪避疫。此外,人们还会将雄黄酒涂抹在儿童的额头、鼻耳等处,以求平安健康。
四、挂艾叶
挂艾叶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据说屈原死后,百姓为了驱逐蚊虫和瘟疫,便在门前挂上艾叶。后来演变为在五月初五挂艾叶,以驱逐蚊虫和瘟疫。
五、吃五毒饼
吃五毒饼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五毒饼是以五种毒物为原料制成的糕点,百姓们吃五毒饼可以祈求平安健康。后来演变为在五月初五吃五毒饼,以祈求平安健康。
六、佩香囊
香囊是端午节的传统工艺品,内含香料,外包彩布,形状各异,有动物、花卉、器物等。佩香囊既有避邪驱瘟的作用,又寓意着吉祥如意。人们将香囊佩戴在身上,象征着健康、平安。
七、佩五色线
在端午节期间,孩子们通常会佩带五色线,这是一种由五种颜色的线编织成的饰品。五色线据说可以辟邪、保安康。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夏至节气时,家长会为孩子系上五色线,祝愿孩子平安健康。
八、画五彩蛋
五彩蛋是用颜料绘制成五颜六色图案的鸡蛋,是端午节特有的传统装饰品。人们会在鸡蛋上画上各种吉祥图案或写上祝福语,挂在门楣上或送给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