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最开始的春天,二月二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二月二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不同的地方有很多不一样的习俗,比如有的人会在这一天理发,俗称剃龙头,在古代也有郊游踏春的活动,也流传下来很多诗人的杰作,下面小编就为各位朋友们带来二月二日古诗的介绍,快来看看吧!还有更多传统节日可以了解一下哦!
【二月二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传说龙抬头节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据说,这便是龙抬头节的由来。
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二月二日的习俗
1、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开笔写字
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3、吃“鼓撅”(手搓面条)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4、炒玉米
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干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5、地方风俗
滕州 青岛 临沂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二月二日古诗】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游宝历寺马上作》
宋 · 张咏
春游千万家,美女颜如花。
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飖尽似乘烟霞。
我身岂比浮游辈,蜀地重来治凋瘵。
见人非理即伤嗟,见人欢乐生慈爱。
花间歌管媚春阳,花外行人欲断肠。
更觉花心妒兰麝,风来绕郭闻轻香。
昔贤孜孜戒骄荡,猖狂不是风流样。
但使家肥存礼让,岁岁春光好游赏。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登楼作》
明·刘基
薄寒疏雨集春愁,愁极难禁独上楼。
何处山中堪采药,几时湖上好乘舟。
衔泥客燕聊想傍,泛水浮萍可自由。
见说兰亭依旧在,于今王谢少风流。
《二月二日龙阳道中作》
清·吴大澄
山村如画里,小市两三家。
几担白莲藕,一篱黄菜花。
草沾旗角湿,柳拂帽檐斜。
津吏逢迎熟,行人静不哗。
春天最美的,还得是山村。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日游洛源》
唐·韩琮
旧苑新晴草似苔,人还香在踏青回。
今朝此地成惆怅,已后逢春更莫来。
《丙辰二月二日喜晴》
宋·释行海
春来处处有花看,一种芳心欲吐难。
陌上鹅黄初染柳,不禁烟雨袅轻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