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 > 三月三 >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拜轩辕的文化传统说明了什么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拜轩辕的文化传统说明了什么
作者:农历小编 来源自:农历网 时间:2023-05-16

  三月三是中国的民俗节日,汉族称为上巳节,那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壮族、侗族、布依族、苗族都会在这一天举行一些重要的民俗活动,比如歌会,斗鸡、舞龙、舞狮等等,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三月三拜轩辕的文化传统说明了什么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壮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专门举办规模很大“三月三”歌节。其中以壮族为典型。

  “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17] 。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黎族人称三月三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畲族群众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

  节日期间,有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剧、侗乡电影、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此外,还有千人品茶、斗鸡、斗鸟等表演活动和奇石展、民族服饰展示、商品交易会、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

  三月三与越南一河之隔的边陲广西防城区瑶寨高林村瑶族同胞每年“三月三”都举办隆重活动。热情的瑶胞们吹起喃嘟嗬,打起陀螺唱起歌,用香浓的米酒,特色的瑶家菜喜迎八方来客。因此,三月三也是广西各民族欢庆的歌节。

  歌圩上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三月三的习俗

  1、吃五色糯米

  每年三月三日,广西许多地方都有蒸五色糯米迎接节日的习俗,以祈求丰收,五福。这种糯米又叫“黑米”、“绿米”。这个习俗历史悠久。清代《武缘县图经》“三月三日,取枫叶浸汁,染米黑,即青米”。糯米的五色主要是通过浸泡天然植物得到不同的颜色,然后与糯米混合蒸熟而得到的。

  2、吃艾草粑粑

  在皖南,上思节有吃藜蒿的习俗,而在大别山腹地的霍山、舒城、霍邱、金寨一带,则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吃藜蒿可以“杀魂”。当地人认为在3月3日,所有的孩子都会出来讨神。吃“蒿粑粑”是为了牢牢地粘住灵魂,不让小鬼把它带走。不仅要吃艾草,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要把鞋子翻过来,这样就算灵魂想走,没有鞋子也走不了。

  3、荠菜煮鸡蛋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中国人都有吃当地菜肴和煮鸡蛋的习俗。菜是荠菜,在路边或野外随处可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春三月三日,荠菜为万灵药”的谚语,还有“春吃荠菜为神丸”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一道佳肴,更是万灵药。在中药中,荠菜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被誉为“蔬菜中的甘草”。中医认为,荠菜性甘凉,属肝脾肾经,具有和脾利湿、止血明目的作用。

  【三月三拜轩辕的文化传统说明了什么】

  每年的三月三,在河南新郑黄帝的故里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拜祖大典,它在传承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拜祖大典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不仅为全球华人提供了一个“认同的空间”,还是在文化认同方面的重要象征和文化象征,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它牵动着亿万炎黄子孙的悠悠情丝,承载着华夏儿女对新时代美好的向往。每到三月三,人们对轩辕黄帝的敬仰,是立足现实的一种文化自信和坚定。

  在远古时期,新郑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出生于轩辕之丘,后又定都于有熊,后来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成为古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被后人尊为中华的“人文初祖”。

  古时以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所以这天又叫“上巳节”。三月初三多逢巳日。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 上巳也称为女儿节。

  早在周朝,每逢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巳日),人们就要到水边去祭祀叫作上巳节,并用香熏的草药沐浴。《周礼 春官》说:“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意思是:女巫职掌每年祓除仪式,为人们衅浴除灾。这个日子除了宗教作用,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由于青年男女会在这天都汇聚到河边,为古人提供了自由恋爱的契机。《诗经 郑风 溱洧》就写了少男少女趁祓除时相爱之事。

  当然这样青年男女集会的场合,女孩们一定是盛装出席的,直到后来逐渐演变成“女儿节”。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

  为什么这天要拜轩辕呢?因为黄帝三月初三,出生在河南新郑的轩辕之丘,每年黄帝故里都会举行拜祖大典。

  “凡祭祀,共酒以往”。祭祀是国家的祈愿,酒是社稷的表达。酒以成礼,酒以载道,由杜康始创秫酒而得名的杜康酒,不仅源于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而且诞生之时就作为贡品进献黄帝饮用。可以说,从黄帝时期杜康造出中国开天辟地第一杯秫酒起,杜康酒便注定与华夏文明密不可分。

  一个是中华人文初祖,一个是中国酿酒鼻祖。杜康与黄帝渊源深厚,这点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史料记载中,不难佐证。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闻·先唐文》载王著《与杜康绝交书》(残)云:

  “王著,晋陵曲阿人,其笃好酒五年矣。一作三年。

  康,字仲宁。或曰黄帝时宰人也,始造酒。

  时人号曰‘酒泉太守’。”

  该史料记载中的“康”便是杜康,作者直言杜康是黄帝时代的人,他从“空桑秽饭”的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造出了开天辟地的第一杯秫酒,成为举世公认的“酒祖”。杜康将酿造好的秫酒并献给轩辕黄帝,被黄帝任命为“宰人”,由此拉开中国酒文化的序幕。

  《中华全史演义》上亦写道:“古有杜康造醴酪之酒,饮之不能醉人。至是帝女仪狄作酒进于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

  《中华全史演义》亦明确指出,黄帝时候已经有了酒。又指出“古者杜康造醴酪之酒”,可见这位“古者杜康”应该是夏禹和仪狄之前的人,也就是黄帝时人。

  河洛大地,博大精深。河图洛书,启迪了炎黄子孙的人文智慧,诗酒文化,丰富了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浸润在河洛文明中,杜康酒在其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以及兼容的气度与实践的品格。

  悠久厚重的河洛文明赋予了“杜康”更高的品牌高度。由此,酒祖杜康首开豫酒供奉黄帝先河,多次成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供奉用酒,酒敬始祖,心归一家,追思黄帝功德,祈福国泰民安。这是岁月赐予杜康的独特礼物,亦是古老酒祖文化赋予杜康品牌的荣光。

  “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今时,我们在黄帝故里祭祀先祖,与海内外亿万华夏儿女共同追忆民族情,一同敬拜华夏民族共同始祖轩辕黄帝,祈福祖国繁荣昌盛,祈愿华夏繁荣兴旺。

精彩推荐

大师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