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根据太阳的位置平均设置了二十四节气,可能有人会不清楚清明的节气是什么,那跟着一起看看吧,其实清明这个日子,既是节日,也是节气,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内涵,不仅如此,清明时节北方的积雪也纷纷开始融化,从而给来年收成打下基础,那么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明的节气特点的解析,感兴趣就关注下吧。
【清明的节气是什么】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第5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里,只有清明节是按公历计算的,其余都是农历。比如春节是正月初一,端午是五月初五,但清明是公历4月5日。这是因为,清明是节气,而节气都是公历的,也就是阳历的。古人根据太阳的位置,用阳历来平均设置了一年24个节气。
春季节气含义查询
名称 时间(阳历) 含义
立春 2月3-5日 春天开始
雨水 2月18-20日 雨水增多
惊蛰 3月5-6日 春雷始鸣
春分 3月20-22日 昼夜等长
清明 4月4-6日 踏青蹴鞠
谷雨 4月19-21日 雨水生谷
每年的公历4月4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此时天气晴朗,气温转暖,草木开始萌芽现青,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在农业生产中,清明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说。
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 oC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
如江南的“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北的“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等谚语。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清明的节气特点】
江南雨纷纷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
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
华南因地理位置偏南,临近海洋,当受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影响时,开始出现较大的降水,称为华南前汛期。
暖空气活动逐渐频繁
清明时节,暖空气活动逐渐频繁,除了东北和西北以外,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高于12摄氏度,人们会明显感到气温上升。而此时仍常有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多在江南地区相遇,使长江中下游降雨明显增加。华南沿海地区则多发强降雨等天气,开始进入前汛期。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
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
“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将要播种。
“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饮食青团子
清明时节是有吃青团子的习俗,其实所谓的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这种吃食在江南一带可能会比较流行,是属于他们的民间食俗。
清明还会吃青团子,为了纪念先人,团圆的意思,青团是用艾草捣碎了后挤压出绿色的汁液,跟糯米粉混合后揉面,再包上各种馅料,做成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