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 > 大暑 > 什么是大暑 什么是大暑节气的象征
什么是大暑 什么是大暑节气的象征
作者:农历小编 来源自:农历网 时间:2023-08-31

我们都知道节气有二十四个,大暑就是其中的一个,什么是大暑,大暑听这个两个字就觉得很热,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都在每年的阴历七月份,也是这一年中天气最热温度最高的时候,这时候大家要注意不要中暑了,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什么是大暑节气的象征的介绍,不要错过了。

【什么是大暑】

“暑”就是热的意思,大暑,顾名思义就是很热。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大暑节气顺口溜 大暑节气花信>>>>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大暑的含义 大暑的特点>>>>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由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大暑的历史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说:“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传统习俗

1、浙江地区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平安健康。

送大暑船是台州市椒江葭芷一带的民间习俗。清同治年间,葭沚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葭沚地处椒江口附近,沿江渔民居多,为保一方平安,遂决定在大暑节集体供奉“五圣”,并用渔船将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以表虔诚之心。此为送大暑船之初衷。送大暑船活动以后逐渐演变成葭沚附近一带的节日盛会。大暑节到来之前,各方人士就开始准备,一时间葭沚街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煞是热闹。

2、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晒伏姜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3、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什么是大暑节气的象征】

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也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雨量充沛,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中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大暑节气是华南地区全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这时节也是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经常还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全国南北各地温度相差不大。在北方内陆地区夏季干燥酷热。

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东部主雨带一般由华南、江南一带北抬至江淮地区。进入7月下旬(“七下八上”),相当于大暑后至立秋这段时间,伴随副高等环流系统的季节性北抬,西南季风也会向北推进,副高外围的西南风将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其与中纬度的冷空气在华北、东北一带交汇,华北、东北开始进入雨季。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中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

大暑节气的气候特点

大暑时节既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物候现象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大暑节气吃什么

1、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

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2、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在福建莆田的人喜欢在大暑的时候吃荔枝、羊肉和米糟,还有人说大暑时吃荔枝,营养价值跟人参一样高。荔枝是莆田特产,其中如宋家香、状元红、十八娘红等是优良品种,古今驰名。在莆田,大暑前后,荔枝已是满树流丹、十里飘香的成熟时候了。按照习俗,大暑到了,亲友之间,常以荔枝作为互赠的礼品。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3、喝老冬瓜鲜荷叶汤

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鲜荷叶和赤小豆组成。

精彩推荐

大师亲算